公元 936 年深秋,洛阳城被熊熊战火吞噬,后唐的皇宫在喊杀声中沦为一片火海。混乱中,有人看到一个黑影抱着一个精致的盒子匆匆离去,可转眼间,黑影和盒子就消失在浓烟里。那盒子里装的,正是历代帝王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。这枚刻着 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 的宝贝,就此杳无音信,它究竟是被谁搞丢的?成了困扰后世千百年的难题。
玉玺的诞生:和氏璧的华丽转身要说传国玉玺,就不得不提和氏璧。春秋时期,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璞玉,他坚信这是稀世珍宝,于是将其献给楚厉王。可厉王身边的玉工却说这只是块普通的石头,厉王认为卞和欺君,砍了他的左脚。楚武王即位后,卞和又去献玉,结果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,他的右脚也被砍了。直到楚文王即位,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,眼泪流干了,就流出了血。文王得知后,派人剖开璞玉,果然得到了一块绝世美玉,这就是和氏璧。
到了战国时期,和氏璧成了各国争夺的对象。后来,赵国得到了和氏璧,秦昭襄王得知后,想用十五座城来换。这就有了蔺相如 “完璧归赵” 的千古佳话。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终于得到了和氏璧。他命人将和氏璧雕琢成一枚玉玺,《史记・秦始皇本纪》中记载:“令匠作机巧之玺,方四寸,上纽交五龙,其文曰‘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’”。这枚玉玺从此成为了皇权的象征,被称为传国玉玺。秦始皇希望这枚玉玺能像他的帝业一样,千秋万代传承下去。
展开剩余85%秦末乱世:玉玺的第一次颠沛流离秦始皇死后,秦二世胡亥继位。由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,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,天下大乱。公元前 207 年,刘邦率领军队逼近咸阳,秦王子婴捧着传国玉玺出城投降,这枚象征着秦王朝统治的玉玺落入了刘邦手中。
刘邦建立西汉后,传国玉玺成为了汉朝的国玺,代代相传。可到了西汉末年,外戚王莽篡权,他一心想得到传国玉玺,以证明自己帝位的合法性。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,玉玺在她手中保管着。王莽派人去索要玉玺,王政君愤怒地将玉玺摔在地上,致使玉玺磕掉了一个角。后来王莽让人用黄金把这个角补上了,这也成为了传国玉玺独特的标志。
王莽建立新朝后,传国玉玺归了新朝。但新朝的统治并不长久,绿林、赤眉起义爆发,天下再次陷入混乱。在战乱中,传国玉玺几经辗转,最后被刘秀得到。刘秀建立东汉后,传国玉玺重新成为汉室的象征。
东汉末年至三国:玉玺的群雄争夺东汉末年,宦官专权,董卓乱政,天下群雄并起。公元 190 年,袁绍、曹操等诸侯组成联军讨伐董卓,董卓带着汉献帝逃往长安,临走前一把火烧了洛阳城。在混乱中,传国玉玺不见了踪影。
后来,孙坚在洛阳城的废墟中找到了传国玉玺。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孙破虏讨逆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记载:“坚入洛,扫除汉宗庙,祠以太牢。坚军城南甄官井上,旦有五色气,举军惊怪,莫有敢汲。坚令人入井,探得汉传国玺,文曰‘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’,方四寸,上纽交五龙,上一角缺。”
孙坚得到玉玺后,想据为己有,可这件事很快被袁绍知道了。袁绍派人向孙坚索要,孙坚坚决不给,双方因此结下了仇怨。后来孙坚在与刘表的战斗中被杀,传国玉玺被他的儿子孙策得到。孙策为了筹集军费,无奈之下把传国玉玺抵押给了袁术。
袁术得到玉玺后,野心膨胀,竟然称帝。可他的称帝行为遭到了天下诸侯的反对,很快就众叛亲离,最终病死。袁术死后,传国玉玺被曹操得到。曹操将玉玺献给了汉献帝,从此,传国玉玺又回到了汉室手中。但此时的汉室已经名存实亡,政权掌握在曹操手中。
公元 220 年,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,建立曹魏政权。曹丕为了证明自己帝位的合法性,在传国玉玺的肩部刻上了 “大魏受汉传国玺” 几个字。公元 265 年,司马炎篡魏建晋,传国玉玺又归了西晋。
两晋南北朝:玉玺的漂泊不定西晋建立后,传国玉玺在司马氏家族手中传承。可西晋的统治并不稳定,“八王之乱”“五胡乱华” 相继爆发,中原地区陷入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。
公元 311 年,匈奴人建立的汉赵政权攻破洛阳,俘虏了晋怀帝,传国玉玺被汉赵得到。后来汉赵内乱,玉玺又落入后赵手中。后赵的石虎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,在玉玺上刻上了 “天命石氏” 四个字。
公元 350 年,冉闵推翻后赵,建立冉魏,传国玉玺归冉魏所有。可冉魏的处境十分艰难,受到前燕等政权的威胁。冉闵派使者向前燕求援,前燕君主慕容儁提出要以传国玉玺作为条件。后来冉魏的太后将玉玺交给了前燕,传国玉玺又落入前燕手中。
公元 370 年,前秦苻坚灭掉前燕,得到了传国玉玺。公元 383 年,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大败,前秦政权陷入混乱。传国玉玺在战乱中流落到了东晋。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(386 年),玉玺被送到建康,从此,传国玉玺在南朝的宋、齐、梁、陈之间传承。
公元 589 年,隋朝灭掉陈朝,统一全国,传国玉玺归入隋朝。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,宇文化及等人发动政变,杀死隋炀帝,得到了传国玉玺。后来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,玉玺落入窦建德手中。窦建德失败后,他的妻子将玉玺献给了唐朝,传国玉玺从此归唐朝所有。
唐朝:玉玺的安稳与动荡唐朝建立后,传国玉玺一直作为国玺被妥善保管着,见证了唐朝的盛世景象。从唐太宗李世民到唐玄宗李隆基,传国玉玺在一代代唐朝皇帝手中传承,象征着唐朝的繁荣与稳定。
然而,到了唐朝后期,藩镇割据,宦官专权,朝政日益腐败。公元 880 年,黄巢起义爆发,起义军攻占长安,唐僖宗逃往成都。在战乱中,传国玉玺一度失踪。后来,唐僖宗回到长安,经过一番寻找,才找回了传国玉玺。
唐朝末年,朱温逐渐掌握了朝政大权。公元 907 年,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,建立后梁,传国玉玺归后梁所有。
五代十国:玉玺的最终失踪后梁建立后,传国玉玺在朱温及其后代手中传承。但后梁的统治并不长久,公元 923 年,李存勖灭掉后梁,建立后唐,传国玉玺又归了后唐。
后唐时期,政权更迭频繁,局势动荡不安。公元 936 年,石敬瑭勾结契丹,率领军队攻打后唐。后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,带着传国玉玺登上玄武楼,自焚而死。《资治通鉴・后晋纪一》记载:“癸未,帝与曹太后、刘皇后、雍王重美及宋审虔等携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。”
从此以后,传国玉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。关于它的下落,众说纷纭。有人说,在李从珂自焚时,传国玉玺被烧毁了;也有人说,在混乱中,有人趁火打劫,偷走了玉玺,后来不知流落何方;还有人说,玉玺被契丹人得到了,但契丹人并没有将其公之于众。
后世的寻找与传说传国玉玺失踪后,后世的许多朝代都在努力寻找它的下落。宋朝建立后,宋太祖赵匡胤一直想找到传国玉玺,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,但始终没有找到。宋哲宗时期,有人声称找到了传国玉玺,但经过鉴定,发现是伪造的。
元朝时期,也有关于传国玉玺出现的传闻,但都没有得到证实。明朝建立后,明太祖朱元璋曾派人四处寻找传国玉玺,可最终还是一无所获。清朝时期,虽然也有一些关于传国玉玺的消息,但经过考证,都是假的。
传国玉玺的失踪,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谜团。它的失踪,不仅意味着一件珍贵文物的消失,更象征着传统皇权象征的断裂。千百年来,人们对传国玉玺的下落充满了好奇和猜测,各种传说和故事层出不穷。
总结:谁搞丢了传国玉玺?综合以上历史记载和分析,传国玉玺最有可能是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时失踪的。李从珂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,选择带着传国玉玺自焚,这是导致玉玺失踪的直接原因。虽然关于玉玺的下落还有其他各种说法,但都缺乏确凿的证据。
传国玉玺的丢失,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,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尽管它已经失踪了近千年,但它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,吸引着无数历史爱好者去探寻它的踪迹。
传国玉玺的故事,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,更是中国古代政治、文化的缩影。它的 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 的铭文,反映了古代帝王对权力合法性的追求;它的流传历程,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与变迁。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传国玉玺的具体下落,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,将永远被人们铭记。
发布于:山东省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