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陵王(公元541年-573年),本名高肃,字长恭,出身于北齐宗室贵族,乃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名将之一。在与北周的长期对抗中,他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威名远扬,震慑四方。除去他卓越的军事才能,兰陵王的容貌也是一大亮点,因其英俊的面容,他被后人誉为与潘安、卫阶、宋玉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。然而,身为英勇将领且容貌出众的他,最终却遭到北齐后主高纬的猜忌,最终于573年被迫饮下毒酒,结束了他精彩纷呈的一生,年仅32岁。
公元541年,高长恭出生在东魏高氏世家,是高欢的孙子,高澄的第四子。正值北方战乱不断的时期,北魏的分裂使得西魏与东魏两大势力对立,尽管两国皇室均为元氏家族,但权力却被宇文泰和高欢牢牢把控。两国为统一北方而屡次发生冲突。直到547年,高欢因战败而郁郁而终,他的长子高澄继承了大权,在与西魏和南梁的多次战争中屡次获得胜利,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。549年,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任相国,并封为齐王,但未能成功发动政变,最终被一名膳奴刺杀,年仅29岁。随后,高澄的同母弟高洋继位,建立北齐。
展开剩余78%高长恭虽出身显赫,但他幼年生活在宫廷尔虞我诈的权力斗争中,且父亲早逝,失去了庇护。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相比,他的仕途并不顺利,直到557年才被授予通直散骑侍郎的职务。命运的转折出现在559年,年仅18岁的他,已经成为乐城县开国公和仪同三司,次年高洋因酗酒和精神失常去世,年仅34岁,继位的是高洋的长子高殷。此时,高长恭受封为兰陵王,开始崭露头角。由于他俊美的容貌和挺拔的身姿,众人多以“兰陵王”称呼他。
561年,高欢的第六子高演发动政变推翻了侄子高殷,自己登基为帝,而兰陵王不仅没有受到政局波动的影响,反而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,继续受到重用。同年,高演因跌落马背伤势过重去世,继位的是高欢的九子高湛,兰陵王被任命为并州刺史,负责并州的军事和政治事务。此时,他年仅20岁,开始掌握地方大权,并迎娶了世家大族荥阳郑氏之女为妻,势力进一步扩大。
尽管身处乱世,兰陵王却命运多舛。在北齐政权的更迭中,他几乎每次都能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勇气成功化解危机。北齐的短短十一年内经历了四位皇帝,两位皇帝因精神疾病去世,每一次的权力交替都伴随着血腥的政变。然而,兰陵王却能“出淤泥而不染”,并在乱世中崭露头角。
兰陵王不仅勇武出众,容貌亦令人惊艳。他觉得自己的美貌不足以让敌人敬畏,因此,他常常佩戴自制的木面具,以掩盖自己的容颜,只有在战斗中才会摘下。公元563年,北周大将杨忠与突厥联合发起进攻,直逼并州。兰陵王第一次担任指挥官,但他迅速展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,采用了灵活的战术,集中兵力打击敌军侧翼的匈奴部队。北齐军队大获全胜,成功击退北周联军。此战后,兰陵王声名大振。
北周并不甘心失败,564年再次派遣十万大军进攻北齐,兰陵王与段韶共同负责防守洛阳。这场战斗被称为邙山之战,兰陵王凭借骑兵的优势,通过佯败诱敌深入,最终将北周军队彻底击溃,创下了辉煌的战绩。战后,北齐士兵传唱《兰陵王入阵曲》,这首歌成为了兰陵王英勇战斗的象征。由于其卓越表现,兰陵王很快晋升为尚书令,年仅23岁便成为北齐的最高军事长官。
571年,兰陵王任太尉,成为北齐的最高军事指挥官。在此期间,北周两次进攻北齐,兰陵王以出色的指挥能力大获全胜,屡次俘虏敌方将领,稳固了自己的地位。572年,他被任命为大司马,彻底掌控了北齐的军事大权,真正实现了“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”的地位。
然而,随着北齐政局的变化,兰陵王的处境变得愈发危险。自从高纬登基后,他虽然对兰陵王的战功表示欣赏,但也开始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疑虑。特别是士兵们传唱的《兰陵王入阵曲》令高纬对兰陵王的威名产生了威胁感。为了自保,兰陵王试图通过收受贿赂等方式来抹去自己在朝中的不利影响,但最终未能消除高纬的猜忌。高纬认为兰陵王不仅深受士兵喜爱,且与高氏家族的形象息息相关,成为了威胁自己帝位的重要因素。因此,高纬决定铲除这个潜在的威胁。
公元573年,高纬派遣使者送来毒酒,令兰陵王痛苦万分。他难以理解自己为国捐躯,打赢一场又一场的战争,却最终被如此迫害。兰陵王的妻子郑氏劝他前往宫中当面解释,但兰陵王心如死灰,决定饮下毒酒自尽,享年32岁。一位英俊的美男将领,一代名将,就这样香消玉殒,历史对他充满惋惜。
兰陵王不仅英勇无畏,善于指挥作战,而且品德高尚。他待人宽厚,与士兵们同甘共苦,对手下有举报他贪污的,也从不记恨,宽容大度。临终时,他将所持的债券烧掉,表露出他对财富的超然态度。只可惜,兰陵王生不逢时,尽管他有着非凡的才能与美好品德,但最终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短暂的光辉一现,令后人叹息不已。
发布于: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